2015年9月1日 星期二

長青木心理諮商所,我提供的藝術治療工作




透過藝術療癒身心,創造豐富的可能性
美國藝術治療先驅Don Jones 曾說:「...藝術的形式。圖像、想像(visualization)、象徵、隱喻、動作和聲音都是全人類共通的「靈魂」語言...」。自古以來,藝術做為人與自然環境之間溝通的橋梁,藝術做為人反映與表達自我的明鏡,藝術作為人生存在環境當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媒介,甚至,在歷史脈絡中逐漸地成為一項獨特的專業,我們稱具備這項獨特能力的人為藝術家」,然而在長青木心理諮商所,我們更強調藝術家是為自己生命創造美感經驗的人。生命之美的感動是直指內心的,也因為對心靈之美有了澄澈的領悟,身心的療癒將得以源源不絕的延續,成為一個完滿的人。


陳奕宇(2012)。〔未知奇幻之旅〕。綜合媒材。19.5×25㎝。作者自藏。


甚麼是藝術治療 和口語諮商有甚麼不同
藝術是人類共通的語言,我們眼前所見、耳朵所聽聞、身體肌膚所感觸到的都為我們帶來各種訊息,某些偏好的色彩、形狀、熟悉的味道、質地、觸感...對於每個人、每個心靈也許都有著特殊的象徵意涵,藝術治療師將引導當事人透過表達性藝術創作歷程開啟一個渠道,讓許久未能安心說話的靈魂依照自己的速度,找到自己的出口,安放自我。

藝術治療是透過富含創造性的藝術表達與心理治療結合的助人專業,但細數藝術治療的定義與詮釋其實有很多種不同的樣貌,在美國,藝術治療大約分為兩種:「Art as Therapy藝術即治療」以及「Art Psychotherapy藝術心理治療,簡約地說前者著重於藝術參與歷程即富含療癒性,認為藝術的本質存有療癒人心的能量,藝術可做為自我發現和自我實現的方法,也是一種自我與外在世界溝通管道。然而後者主要將藝術創作(art making)運用為一種療癒方式,較強調藝術作品做為判斷當事人心理議題的依據,以及當事人與藝療師之間象徵性、非語言的溝通媒介。兩者看似方向不同,同時也呈現了藝術多元的療癒性,在長青木心理諮商所裡我們將汲取Art as Therapy藝術即治療和長青木渴望落實的「心靈生活美學」為主要支幹,並匯集Art Psychotherapy藝術心理治療及其他藝術療癒的多元面向,融會成一獨特的藝術治療工作。

和口語諮商有甚麼不同
藝術治療工作與口語諮商最大的不同在於更強調藝術創作歷程中療癒因子的捕捉。藝術治療師除了受過心理專業訓練之外,特別的是,需要有長期藝術創作經驗,包括了對藝術媒材特性的認識與熟悉,以及媒材自身所具備的療癒因子的專業研究,更需要從充分的創作訓練過程中,細緻閱讀人在各種創作歷程之中的身心變化,藝術創作是包含身體、精神、心理的,創作涵蓋了手眼協調能力、肢體運動神經的整合,刺激大腦活化運作,啟發創造性與潛能,提升感官的敏覺、自我覺察能力,促進人格的統整、提高自尊與正向力量的強化。也因此,藝術治療工作者更著眼於藝術創作歷程,由身體到心理的能量流動,並從中深入探索與捕捉藝術創作歷程中的療癒性因子。

此外,與口語諮商較為不同之處,還有「語言」的運用方式,藝術治療工作雖較強調藝術創作的歷程,但我們仍依照當事人的身心需求選擇合宜的陪伴方式,當然不免除口語的使用,只是在關於語言的運用上,藝術治療師較為著重藝術語言的內涵,包括色彩、形狀等視覺圖像的象徵、隱喻,以藝術做為藝療師與當事人之間互動溝通的媒介,試圖以較為安全、不感到威脅的方式讓當事人的心理議題在創作歷程之中漸次舒展。

整體而言,藝術治療工作者秉持著對「表達性藝術」本質上即具備高度療癒能量的信念,透過空間的安置,提供適合的表達性媒材,引導當事人/藝術家們感到安全、放心地專注投入創作之中。我們相當重視能夠投入創作歷程的深度品質,一旦能專注的投入歷程創作,將能開啟並通往與靈魂最深處的自己親密接觸,提升對自我生命的覺察與關照,撫慰心靈的同時能看見內在力量的充滿與美麗,拓展心的視野,增加生命的彈性與韌性,藝術所獨有的療癒性能量將在這股完全專注的心流之中綻放、發生。



天地有大美
我們如是地聆聽自己的生命旋律
感知、覺察、創造、彩繪

陳奕宇(2011)。〔心生活〕。綜合媒材。19.5×25㎝。作者自藏。





我將會從藝術治療中經驗到甚麼?沒有畫圖經驗可否做藝術治療
表達性藝術包含舞蹈、音樂、繪畫等,在長青木心理諮商所,我們主要針對視覺性藝術表達,像是透過繪畫、拼貼、雕塑等方式陪伴當事人。

Q每次是否都有個創作主題,每次創作主題是如何產生的?
每次都會需要創作嗎?
A:藝術治療師將在歷程中與當事人做充分的了解與溝通,並且共同討論出可以進行的創作方式與主題,依循當事人的所需與身心議題做個別性的調整,當然,治療師也會適時的提出適當的建議,也因此不一定每次都會有主題的創作,也不一定每次歷程都需要創作,創作的形式也依照療程需要而設置,最重要的,是當事人與藝術治療師共同建構的具備安全、彈性與信任關係。

Q我沒有畫圖經驗也適合藝術治療嗎?
A:藝術表達是人類的天性,在藝術治療的歷程中重視藝術創作作品的品質但並不強調技術性的表現,作品好壞並非社會上常見的審美標準,而是更為著重每一位參與藝療歷程的參與者的參與品質、投入經驗與深度,而參與品質、投入程度等是藝術治療師所重視的創作品質的重要指標,同時也是需要透過藝術治療師與當事人一起共同經營的,也因此無論是否有畫圖或創作經驗者,身心是否準備好、渴望面對自我議題才是投入藝術治療歷程的重要關鍵。


Q擔心像算命
A:在市面上能看到一些書籍是關於圖像所代表的心理意涵的直譯解答,但在藝術治療歷程中,我們並不選擇以此方式給當事人的圖像「算命」,將不針對當事人的圖像做直譯的剖析,原因在於圖像所承載的象徵性意涵遠大於單一時空的單一詮釋。很多時候,我們偶然看到某個場景會忽然心中一震,或是對某個特殊的氣味難以忘懷,或是跟朋友去看場電影,兩人對某些橋段的解讀很不同,這些都跟每個人過往所積累的生命經驗有關,對圖像的解讀也是如此,儘管有著某種共通性或相似性,每個人的藝術語彙背後所持有的象徵意涵卻是大相逕庭,因為每個人的生命經驗都是獨一無二的,更重要的是陪伴當事人從自己獨一無二的作品中,引導當事人在創作中與自己深入連結,進而通往自己的生命脈絡中,找到那份生命的召喚。再者,作品圖像會隨著我們對於事情的解讀、我們對生命視角的轉移而產生不同的樣貌,進而使得作品圖像在不同的時空觀看時,經常令人意外的領悟,圖像所具有的豐富啟發且承載多層次意義,這亦是藝術治療歷程中重要的療癒因子之一。


關於長青木心理諮商所  http://perennial-tree.org/psychotherapists/
相關訊息詢問 yiyuchen78@gmail.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